鮮拿哥
  • 霹靂州
  • Malaysia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鮮拿哥's Friends

  • Host Workshop
  • INGENIUM
  • baku
  • Dushanbe 杜善貝
  • Ashgabat
  • Gwadar 瓜達爾
  • SRESCO
  • TASHKENT HOLIDAY
  • ucun estutum
  • Zenkov
  • KyrGyz
  • Kehtay Dream
  • Qyzylorda
  • 吉爾吉斯
  • Almaty 蘋果

Gifts Received

Gift

鮮拿哥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鮮拿哥's Page

Latest Activity

鮮拿哥 commented on 私貨珍藏's photo
Thumbnail

Steve McCurry: 最後一卷 Kodachrome 01

"(三)本文借用現象學哲學家謝勒(Max Scheler)對價值與愛之觀點,作為故事題材選擇的參考。舒茲認為謝勒是繼胡塞爾之後,最有開創性和影響力的現象學家(Schutz, 1975: 145)。但可惜他的著作缺乏精確的英文翻譯,再加上他在不同時期的思想,往往無法連貫甚至互有衝突,所以在英語系學術界的影響有限(Vacek, 1982:…"
4 hours ago
鮮拿哥 commented on OVEPI's photo
Thumbnail

札哈哈蒂:房子能浮起來嗎?09

"愛墾網編輯:文創教育4.0關鍵詞 無形資產(invisibleProperty)分為知識型和權利型,知識型無形資產的資產構成主要是依靠高度密集的知識、智力、技術和技巧及其可能帶來的高附加價值,如專利技術、馳名商標、計算機軟件、工業產權等;權利型無形資產的資產構成主要依靠特許權利可獲贏利條件的關係,如土地使用權、礦業權、專營權、進出口許可證、生產(設計)許可證、僱員關係、顧客關係、代理銷售關係、原材料供應關係等。知識經濟時代決定經濟發展的主要不再是貨幣資產、權力和自然資源,而主要是知識、名牌、專利…"
20 hours ago
開篷樂勢力 commented on 鮮拿哥's photo
Thumbnail

《平凡事物,不凡接觸》0.5

"活下去! 據聞這是全球最佳最短新聞採訪,题目:大家都要活下去! 在一個有眾多名流出席的晚會上,鬢髪斑白的巴基斯坦影壇老將雷利拄著枴杖,蹣跚地走上台來就座。 主持人開口問道: 「您還經常去看醫生?」 「是的,常去看。」 「為什麼?」 「因為病人必須常去看醫生,醫生才能活下去!」 台下爆發出熱烈的掌聲,人們為老人的樂觀精神和機智語言喝彩。 主持人接著問:「您常請教醫院的藥師有關藥物的服用方法嗎?」 「是的,我常向藥師請教有關藥物的服用方法,因為藥師也得賺錢活下去!」…"
23 hours ago
鮮拿哥 commented on 私貨珍藏's photo
Thumbnail

Steve McCurry: 最後一卷 Kodachrome 01

"(續上) 若再回到文初,臧國仁、蔡琰(2009)的論點,媒介寫作等課程未能結合相關理論研究成果,一個解釋的方向為:當前媒體教育的書寫或製作概念與方法技巧,並無與特定理論密切結合的方法。本文嘗試在現象學的世界觀下,根據舒茲對自然態度中的經驗本體假設,提出這些說故事的命題。希望能協助說故事者,不論他的表達形式為文字、影像、或聲音,在述說人物經驗時,說一個好故事。…"
yesterday
鮮拿哥 posted a blog post

鄭豔·音樂中的「技術」之思 上

提及音樂中的「技術」問題,音樂界的學人很容易想到兩大論域:一,音樂創作中的技術,即作曲技術;二,音樂…See More
Tuesday
鮮拿哥 posted a blog post

潘恩榮·設計:通過技術促使公眾理解藝術 下

按照斯蒂格勒的理解,時間是生命活動痕跡,人工物「在時間中印證著生命行為的進化」。作為人類生命活動的產物,人工物必然也在時間中印證著人類生命行為的進化。公眾,作為人類總最普通的類型,它們每一個人印證著自身生命行為的進化,這意味著,公眾對時間的理解來自於日常生活,即一個人生命周期內的原初的時間記憶。然而,藝術品是一種時間壓縮比最高的人工物。公眾可以容易地理解自身所處的原初世界的時間,但相對困難地理解藝術品中高度壓縮的時間。時間壓縮比升高,公眾對此類時間的理解就越來越困難。那麼,公眾與藝術之間的距離是藝術品包含的那一段壓縮比最高的時間記憶。如何通過技術跨過這段距離,是推動公眾理解藝術的難題。考古學為此提供了一種思路。除了文字記載,可以證明遠古人類文明活動的重要依據之一就是人工物。考古中發現的人工物也稱為「文物」。對於一件未知的文物,通過辨識人為痕跡的復雜程度,可以推演當時技術或藝術的發展程度,甚至推演出當時人類文明的發展程度。一般而言,人工物上的人為痕跡與人類文明程度呈正相關。一個人工物,當它的結構屬性越接近自然界各種常見的物理、化學、生物或幾何性質,這個人工物的制造技術或創作藝術水平越原始…See More
May 11
鮮拿哥 posted a blog post

潘恩榮·設計:通過技術促使公眾理解藝術 中

2.人工物:時間壓縮的結果其次,通過技術或藝術壓縮時間,我們獲得的結果是「人工物」(Artifact),因此,人工物是時間固化的結果。「人工物」指的是非自然界形成的,帶有明顯的人為痕跡的對象。當人類發展出某種固定程序制作人工物時,制作方式以「手藝」或「技術」的名義保存並傳承下來。人類開始批量化、規模化生產人工物——用現在的話講是「產品」。通過「手藝」得到的產品是「手工藝品」(Handcraft),通過「技術」及其機械化方式得到的產品是「技術人工物」(Technical Artifact)。現代技術哲學認為,一個完整的技術人工物的描述須同時包括功能描述和結構描述。前者主要指技術人工物的用途,即「用來作什麼」(For-ness);後者主要指技術人工物的構成性質,如物理、化學、生物或幾何方面的性質。現代設計學把「產品」的概念進行了延伸,凡是人造的、人為的,甚至人類參與其中得到結果都可以稱為的「產品」。這樣的思路基本上遵循了司馬賀(Herbert Alexander…See More
May 8
鮮拿哥 commented on 超人偶爾飛's photo
Thumbnail

舒靈的詩《子弹》

"索萊爾斯:你認為是什麼導致了無法完全認定瘋癲在他者身上的存在呢? 費爾曼:我在本書的最後幾頁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思考。於我而言,如果存在著可被稱作瘋癲的某物,那麼言說主體既不能完全否定,也不能完全肯定它。碰巧的是,在我研究(p.236)的文本中,有兩個文學極端恰好采取了上述的兩種矛盾態度,它們二者都站不住腳並充滿了幻覺:無論是說「我瘋了」,還是「他(她)瘋了」。一方面,年輕的福樓拜說:「這些書頁是一個狂人寫的。」但是,「我瘋了」的陳述顛覆了它所清晰陳述的話語,因為如果一個人瘋了,那麼這樣的陳述不可能…"
May 7
鮮拿哥 commented on iki kia kiak's photo
Thumbnail

性感衣架

"創造力培訓素材 馬來西亞企業要在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取得創意的突破,最需要做的事無疑是擴大想像的空間。 網路上有許多有趣的內容,是很好的創造力培訓素材。 (14.12.2011) 延續閱讀: 視角修煉 開篷樂勢力 諾亞的懊悔:讓啄木鳥上方舟"
May 6
鮮拿哥 commented on iki kia kiak's photo
Thumbnail

性感衣架

"陈明发:视角 perspective matters 造物主不给你好看,你就给他好看吧; 性感不性感,由我们的视界造成。 If the Creator doesn't give you something nice to look at, then you should give Him something nice to look at; whether something is sexy or not depends on our perspective.…"
May 5
鮮拿哥 commented on 沒答案也好's album
Thumbnail

埃及·亡靈書 The Book of the Dead:Papyrus du Ani

"翟永明詩歌·人生流轉 壽高多辱 當我睡下 你必不可喚醒我 這顆老皺 腐濁 血流緩慢的心臟 此刻我的愉悅 必如混沌 急於回至母體 蜷縮 無知無覺 急於降生 你便知 我急於離開 沿著老邁之血匆匆返回 我停止生長 骨疏筋縮 姿態已難看 只有夢裏 迷人而無羈 此刻我的愉悅 必如快樂之嬰 猛然伸展 必將四肢百骸抻開 去撕裂天空 去吞吐 你便知 我並非貪戀此身 沿人生椎骨爬行 到中部或上部? 中年或壯年? 靈魂已磨損至粗糲疲盡 曾經喜愛的 已讓人厭倦 人人在此骨節間喪失 不管能否察覺…"
May 4
鮮拿哥 posted a blog post

潘恩榮·設計:通過技術促使公眾理解藝術 上

斯蒂格勒擔任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文化發展總監後,致力於用「技術」來解決藝術所面臨的「危機」。他強調,「通過技術上的幫助,可以建立起普通觀眾和藝術品之間的互動,從而促成觀眾在心智上對藝術品的解讀。」斯蒂格勒所提的關於藝術展覽的策劃問題是「如何讓公眾能夠理解藝術」,其解決思路是「用技術在公眾與藝術之間建立溝通交流的渠道」。我認為,這是一個「設計」問題。也就是說,通過技術讓公眾理解藝術的過程,我們也可以把它當作是一個很特殊的一個「設計」過程。在此,我提出一種「設計進路」,探討如何通過技術讓公眾理解藝術。1.時間:技術與藝術的共同蘊含首先,技術與藝術之間的區別在於時間固化的密度。「設計進路」的研究對象是時間。或者說,斯蒂格勒的「設計」問題的理論基礎,就是《技術與時間》對時間的理解。因此,斯蒂格勒的「設計」問題可以理解為「如何讓公眾通過技術理解藝術作品中時間蘊含的意義」。在我看來,斯蒂格勒的《技術與時間》討論了被壓縮的時間與時間本身。被壓縮的時間集中在「技術」上,時間本身集中在「藝術」上,藝術是時間壓縮比最高的對象。因而,斯蒂格勒說,藝術是技術的最高形式。在人類的認知當中,時間是一個非常讓人難以琢…See More
May 2
鮮拿哥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album
Thumbnail

玩得哥和妹

"陳明發博士·契謝米亥:最佳體驗 我们在前头的系列谈了许多有关“自我意识”和“他者意识”,现在谈环境意识。我们的意识要是发生失序现象,成功将离我们很遥远。甚么是“意识失序”?当我们在进行一项工作时,掠过我们的意识的资讯、讯号,与我们的原意不符,使我们烦躁、伤神、分心。疼痛、愤怒、焦虑、妒嫉、不必要的戒防。心理能量受到干扰,人变得没有效率、颓丧。 Chinese artistLuo Li Rong…"
Apr 8
鮮拿哥 posted a blog post

上海“繁花”:文化軟實力新圖景 下

如何存續這份《繁花》帶來的「熱氣」與人氣,成為代表委員們關心的話題。1月21日,上海市人大代表周衛紅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談到,不能就《繁花》談繁花,就線路談線路。「要把作者、小說或影視劇,與時代,與建築本身,與街區更新相融合,才能更立體、更生活化。」周衛紅說,「更大的挑戰是,如何更加優化城市精細化管理,各個產業融入等。只有各行各業都動足腦筋,《繁花》的熱點才能細水長流。」從《繁花》的文化和消費端思考,上海市政協委員黃羅維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到,應利用好市民對海派文化的「留戀感」,進一步推動上海老字號的發展、推動海派文化的傳承,以及延續上海的城市文脈。厲震林則建議:「黃河路這次誕生了很多衍生產品,這讓我們思考,電視劇、電影渾身都是寶,下一步,影視劇從創業階段開始,也許就要想辦法做更多IP的設計。」 提升社會美育水平,今年市民夜校的教學點數量將翻倍《繁花》以外,2023年另一項備受關注的滬上文化建設項目,或許要數市民夜校了。2024上海兩會,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群眾藝術館(市非遺保護中心)總支書記、館長吳鵬宏回應了大眾的期待。2021年4月13日晚,上海群眾藝術館燈火通明,市民藝術夜校春…See More
Mar 16
鮮拿哥 posted a blog post

上海“繁花”:文化軟實力新圖景 上

推動上海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一年前的2023年上海兩會,上海市人大代表、市文旅局局長方世忠在接受澎湃新聞(…See More
Mar 13
鮮拿哥 posted a blog post

What is the Spatial Turn? by Jo Guldi

What is a turn? Humanities scholars speak of a quantitative turn in history in the 1960s, a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turn of the 1980s in history and literature, and even more recently an animal turn. Beyond the academy, to turn implies retrospection, a process of stopping in the road and glancing backwards at the way by which one has come.May the weary traveler turn from life's dusty road and in the wayside shade, out of this clear, cool fountain drink, and rest  [E. Speer, “Robert Burns,”…See More
Mar 2

鮮拿哥's Photos

  • Add Photos
  • View All

鮮拿哥's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

鮮拿哥's Blog

鄭豔·音樂中的「技術」之思 上

Posted on April 14, 2024 at 7:30pm 0 Comments

提及音樂中的「技術」問題,音樂界的學人很容易想到兩大論域:一,音樂創作中的技術,即作曲技術;二,音樂 表演中的技術,即演奏或演唱技術。專業人士也時常將「技術」掛在嘴邊,來評價一部音樂作品亦或是演奏家、演唱家的技藝水平。海德格爾認為:技術作為一種生產行為是「去弊」(aletheia)的形式。斯蒂格勒指出,「我們今天所說的『藝術』,在古代就是技術(tekhnè)」。「技-藝同源」,這個概念可以追根溯源至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將科學分為理論的、實踐的和創造的三大類,作品需要技藝進行生產。在音樂語境中,作曲家通過作曲技術完成樂譜,表演者通過演唱/演奏技術將其生產為聲音作品(音樂)。可以說,上述兩類「技術」更像是完成一部音樂作品的兩個環節,缺一不可,「技術」是呈現與表達「藝術」的手段與途徑。

1.音樂創作中的「技術」…

Continue

潘恩榮·設計:通過技術促使公眾理解藝術 下

Posted on April 12, 2024 at 1:00pm 0 Comments

按照斯蒂格勒的理解,時間是生命活動痕跡,人工物「在時間中印證著生命行為的進化」。作為人類生命活動的產物,人工物必然也在時間中印證著人類生命行為的進化。公眾,作為人類總最普通的類型,它們每一個人印證著自身生命行為的進化,這意味著,公眾對時間的理解來自於日常生活,即一個人生命周期內的原初的時間記憶。然而,藝術品是一種時間壓縮比最高的人工物。公眾可以容易地理解自身所處的原初世界的時間,但相對困難地理解藝術品中高度壓縮的時間。時間壓縮比升高,公眾對此類時間的理解就越來越困難。那麼,公眾與藝術之間的距離是藝術品包含的那一段壓縮比最高的時間記憶。…

Continue

潘恩榮·設計:通過技術促使公眾理解藝術 中

Posted on April 3, 2024 at 5:30am 0 Comments

2.人工物:時間壓縮的結果

其次,通過技術或藝術壓縮時間,我們獲得的結果是「人工物」(Artifact),因此,人工物是時間固化的結果。

「人工物」指的是非自然界形成的,帶有明顯的人為痕跡的對象。當人類發展出某種固定程序制作人工物時,制作方式以「手藝」或「技術」的名義保存並傳承下來。人類開始批量化、規模化生產人工物——用現在的話講是「產品」。通過「手藝」得到的產品是「手工藝品」(Handcraft),通過「技術」及其機械化方式得到的產品是「技術人工物」(Technical Artifact)。現代技術哲學認為,一個完整的技術人工物的描述須同時包括功能描述和結構描述。前者主要指技術人工物的用途,即「用來作什麼」(For-ness);後者主要指技術人工物的構成性質,如物理、化學、生物或幾何方面的性質。…

Continue

潘恩榮·設計:通過技術促使公眾理解藝術 上

Posted on April 1, 2024 at 10:30pm 0 Comments

斯蒂格勒擔任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文化發展總監後,致力於用「技術」來解決藝術所面臨的「危機」。他強調,「通過技術上的幫助,可以建立起普通觀眾和藝術品之間的互動,從而促成觀眾在心智上對藝術品的解讀。」

斯蒂格勒所提的關於藝術展覽的策劃問題是「如何讓公眾能夠理解藝術」,其解決思路是「用技術在公眾與藝術之間建立溝通交流的渠道」。我認為,這是一個「設計」問題。也就是說,通過技術讓公眾理解藝術的過程,我們也可以把它當作是一個很特殊的一個「設計」過程。在此,我提出一種「設計進路」,探討如何通過技術讓公眾理解藝術。

1.時間:技術與藝術的共同蘊含…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